精选推荐
乐视造车:万劫不复的炒作还是义无反顾的追梦?
自贾跃亭近日在微博上一语惊人,谣传已久的乐视造车大计终于拨开谣言见真章了。抢上头条的贾跃亭还拉上了最近因“被排名”而热议的北汽掌门徐和谊,并肩站到了舆论的浪尖上。
近两年,互联网企业要“插足”汽车行业已不算新闻,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都曾传过造车绯闻,但除了抛概念绘蓝图,有实际大动作和显著阶段性成果的至今还没出现。
而乐视此次抛出的“超级汽车”计划,在错综复杂的背景——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又有当下难以回避的政策、资金和技术障碍,且与北汽的携手合作的传闻似真似幻之下显得扑朔迷离。读者要想一窥此事真假,不妨从贾跃亭与徐和谊两人的秉性入手。
画大饼讲情怀 难脱炒作嫌疑
眼下,乐视对于造车的具体计划三缄其口,仅是画出了“将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大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大多数媒体和业内人士对乐视造车的前景不看好,甚至乐视集团内部的大部分高管都表示坚决反对,那么贾跃亭为何一意孤行?
官方的说明是,贾跃亭欲通过超级汽车让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同时为解决城市雾霾和交通拥堵出一份力。贾跃亭一句“即使乐视造汽车会万劫不复,如果能点燃更多人的梦想,我也义无反顾”,冠冕堂皇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只是不知这种“情怀”是受了罗永浩的感染,还是互联网企业家与生俱来的共性。
不过从经济规律出发,这些有关“情怀”的理由显得十分不靠谱——无论企业家有多大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梦的勇气,利益永远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出发点。抛开乐视造车将要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不谈,乐视若是真能将让超级电视功成名就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复制到汽车上来,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大“钱”途的,这是乐视造车存在可能性的基础。
然而,2014年的乐视命途多舛:自创立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好运因广电总局突然加大了对网络视频行业的监管力度,以及在今年敏感时期与一些政治人物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消失殆尽,不但乐视网的股票短短几个月内四度大跌至停牌,贾跃亭甚至被传“跑路”。值得玩味的是,贾跃亭在杳无音信数月后归国,立即重整旗鼓,先是承诺在未来一年内将关联方乐视影业的控股权转让给公司,并让公司第二大股东贾跃芳将其所持有的乐视网股票变现为公司注入现金流,接着便抛出了造车计划。借着这些利好消息,乐视网的股价在复盘之后即涨停。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跃亭选在此时放出风声,存在着为公司在金融市场保市值而炒作概念的嫌疑。
政策资金技术 三座大山待越
沾上炒作的嫌疑,真真假假就有些难以分辨了。 一方面,目前乐视集团的业务已经涉及农业、影视、电商、红酒、视频、电视产品和车联网等行业,旗下超级电视也卖得很火,而且乐视对其在今后几年继续保持激增的态势也信心满满,但就乐视当下的资金实力和财务状况来看,要在已有的多条战线之外再开辟新天地去造新能源车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在11月26日公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要求新进企业需“拥有3年以上纯电研发基础,具有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动力电池、整车集成和轻量化的技术,拥有纯电动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具有整车试制能力,具备完整的试制条件,包括车身制造、动力电池集成、整车装配等主要工艺和装备”,这对于乐视跨入汽车领域也是一个严苛的政策壁垒。两相叠加之下,与北汽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北汽将与乐视合作的消息在坊间早已流传甚久,徐和谊本人也曾在各种场合公开表达了愿意为乐视造车的意愿,而且北汽和乐视先后在今年年初与7月入股美国一家高科技纯电动汽车设计公司Atieva,成为该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东的举动更是被视作双方好事将成的明证。
Atieva公司由Tesla的创始董事谢家鹏(Bernard TSE)博士带领一批从通用、丰田、大众等全球知名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团队跳槽而出的专家创建,此前曾有已开发Tesla Roadster纯电动跑车、雪佛兰Volt插式混合电动车和奥迪R8纯电动跑车的三款经典之作的成功经验,但要说这个华人主导的团队可以完全为北汽与乐视解决打造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难题,恐怕不太现实,自主研发云云更是无从谈起。
当然,对已经在港启动IPO即将挂牌上市的北汽来说,与乐视合作这样的利好传闻显然是其喜闻乐见的。其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很难说是默认还是其他。
干柴若遇烈火“中国特斯拉”可期
欲辨其事,先观其人。在乐视与北汽造车扑朔迷离的情况下,读者不妨从贾跃亭和徐和谊这两大企业领头人的性格来分析揣摩。
普通家庭出身的贾跃亭与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精英不同,他没有留洋背景,也没受过太多的高等教育,却敢于扔掉公务员的铁饭碗经商,先后涉猎印刷、钢材、教育、运输等行业,从山西小县城一路闯到北京,直至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视频行业上市公司的老总。而贾跃亭本人在乐视上市之后的一系列股权变动交割动作下仍能保持自身控股地位丝毫不动摇,足见其身上有着晋商一脉传承的资本运作之能。
与此同时,贾跃亭长期游走在广电监管的灰色地带,以远超其他视频网站和硬件厂商的速度开展业务,先后推出乐视超级电视、乐视盒子,布局影视、农业,建立了“内容 平台 终端 应用”的全产业链整合模式,以一种对抗广电总局垄断的姿态取得了成功。在今年先有广电总局突然发难后又疑似卷入山西反腐案政治风波的双重打击下,贾跃亭还能通过与中宣部合作打造党建频道、入股重庆广电控股的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曲线申请互联网电视内容牌照的方式挺住,之后又以在外布局造车计划的名义高调回归。这一番起伏应变将他聪明胆大、冒险激进和机会主义的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徐和谊个人履历的精彩程度亦不遑多让,从几件事即可窥其个性之特点:一手促成北京现代项目的火速达成,刷新了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的用时纪录;将北汽旗下直属二级企业从34家整合为14家,打造了北汽现在的轿车、越野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的优化格局;收购瑞典萨博汽车相关知识产权,大力推进建设。从2006年起担任北汽集团董事长的徐和谊在掌舵的八年时间里,前后提出了“集团化”、“二次创业”和“北汽梦”三大战略,理清了北汽集团本身较为复杂的股权,发展了北汽的乘用车业务板块,成立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北汽的乘用车体系,同时还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战略梦想,足见他是一个有远见、当机立断和极具执行力与创新思维的领导。这也印证了媒体多年以来对徐和谊本人做事风格“快、狠、准”的评价。
贾如烈火、徐如干柴,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两个人若是凑在一起,真要想任性地鼓捣出一个“乐视超级汽车”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造车仅是开头,后续的销售、仓储、售后乃至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才是真正的考验。乐视若只是想借炒作汽车概念获取金融市场的融资便利,那么一旦后续发展受资金或政策掣肘而跟不上,这出“空城计”恐怕要反噬其身。若是真有打造新能源车的决心和毅力,那么贾徐精诚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中国特斯拉”也指日可待。